近年来,无人机技术发展迅猛,在航拍测绘、农业植保、物流配送等诸多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,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,随着无人机应用的日益广泛,相关政策扶持与监管方面的问题也逐渐凸显,犹如一个存在漏洞的“漏勺”,亟待修补完善。
当前,我国在无人机政策扶持方面已出台了一系列举措,为行业发展营造了一定的良好环境,对无人机研发创新给予资金支持,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攻关力度,推动无人机性能不断提升;在部分地区开展无人机应用示范项目,探索其在不同场景下的最佳应用模式,为产业推广积累经验,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无人机产业的发展壮大。
但不容忽视的是,政策扶持中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,扶持政策的针对性不够强,不同类型、不同规模的无人机企业需求各异,现有的政策未能精准对接,导致部分企业难以充分享受到政策红利,发展受到限制,政策的连贯性和稳定性有待提高,行业发展过程中,政策的频繁调整容易让企业无所适从,影响其长远规划和投入。
无人机监管方面的“漏勺”问题更为突出,由于无人机飞行具有高度灵活性和隐蔽性,监管难度较大,部分地区存在监管力量不足的情况,对无人机违规飞行行为难以及时发现和制止,一些低空空域管理不够规范,无人机“黑飞”现象时有发生,不仅对民航安全、公共安全构成威胁,也破坏了无人机产业健康发展的生态,在无人机数据安全、隐私保护等方面的监管还存在诸多空白,容易引发数据泄露、侵犯个人隐私等问题。
为了补齐无人机政策扶持与监管的短板,首先要进一步优化政策扶持体系,加强对无人机产业的深入调研,根据不同细分领域和企业实际需求,制定更具针对性、差异化的扶持政策,做到精准滴灌,增强政策的稳定性和连贯性,给企业吃下“定心丸”,鼓励其安心创新发展。
要织密监管网络,加大监管投入,充实监管力量,运用先进技术手段,如建立无人机监管平台,实现对无人机飞行的实时监测和预警,完善低空空域管理制度,明确无人机飞行规则和审批流程,从源头上减少“黑飞”现象,强化无人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监管,制定严格的规范标准,确保用户信息安全。
只有打造完善、无漏洞的政策扶持与监管体系,才能让无人机产业在健康、有序的轨道上蓬勃发展,充分发挥其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,为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增添新的动力。
添加新评论